close

  何謂貪?即是貪婪、貪得無厭、貪心不足、貪贓枉法、貪污腐化、貪小便宜、貪小失大。

  固然,貪之行為千變萬化,根子卻在心理。

  貪心確實是一種負面的、消極的、有害的心態,造假行騙是因為貪,受騙上當也是因為貪。圈套、陷阱、籠子皆為貪得無厭者而設。如果不加以適宜的引導和制約,小則害人害己,大則害國害民。

  醫學家指出,貪得無厭者往往是極其虛偽的人,自欺欺人,使自己的精神處於緊張狀態,處於焦慮不安和煩惱中,加重了身心的負擔。長此以往,會造成機體生化代謝、神經調節功能的紊亂,造成內傷,損害健康,損福折壽。這絕不是危言聳聽。


  試看巴西醫生阿尼塞托·馬丁斯的科研成果。他經過十年的研究,發現貪欲、腐敗會引起激素分泌紊亂,因而引發疾病和衰亡。他曾對583名犯有貪污受賄罪的官員進行了調查,並與583名廉潔官員作對比,發現前者有60%的人生病或死亡,而後者的這個比例僅為16%。

  阿尼塞托·馬丁斯說,貪欲、腐敗者得病的原因在於心理問題。其報告指出:「當人們違反倫理道德時,在精神和肉體上就會受到自體攻擊,最終導致生病,甚至死亡。」(《武漢晚報》1993年10月12日)


  因此,「大」不可貪,「小」亦不可貪。貪小則失大。

  微軟中國研究院院長李開復勸告我們:不要貪小便宜,如用學校或公司的電話打私人長途,多報銷出租車票等等。

  也許有人認為,這只是一些細節、小事,然而,正是這些所謂的「小事」,成為塑造人格和積累誠信的關鍵。貪小便宜、耍小聰明的行為,只會把自己定性為一個貪圖小利、沒有出息的人的形象,最終因小失大。

  目前,美國有些教授不願理會部分中國學生的推薦信,因為他們知道,這些推薦信出自學生自己之手,已無參考性可言。這是誠信受到損害以後的必然結果。中國有「勿以惡小而為之」的古訓,很值得記取。(《一封寫給中國學生的信》,載《光明日報》2000年7月31日)


  因此,應轉貪欲、欺騙為誠信、布施,方能自利利他。所謂施捨之手,比乞求之手為貴;所謂好施捨的,必得豐裕,滋潤人的,必得滋潤。

 

 

http://big5.xuefo.net/nr/article0/3884.html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拈花微笑(Emily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